2005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東鐵啟程

1935年在南濱港,賀田組雇用的阿美族人,用駁船把貨物、人員接駁下船。(林祥禎提供)

首任灣總督治臺的第一要務

百年前,日本帝國依照「馬關條約」接收臺灣。1895617,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臺北城設置臺灣總督府治理臺灣;臺灣成為日本帝國第一個擄取的殖民地,統治時間長達50年之久。

十九世紀中葉,鐵路建設是西方帝國主義殖民地政策下「國土擴張、領土延伸、移民招募、資源開發、國力展示」的象徵;臺灣總督樺山資紀非常了解鐵路交通關係到殖民政策的成敗,故在施政方針中非常明白的指出 籌設鐵路為帝國統治臺灣的第一要務」。

明治291896)年臺灣總督府即展開西部縱貫線鐵路的勘查;1898年更為籌設全臺鐵路網,組編鐵路探險隊,以山根武亮為隊長,兵分五路探勘全島鐵路路線。第一組探勘的路線為東臺灣,由山根武亮隊長親自率隊。

自古以來,東臺灣被稱為「後山」,高山大海隔阻了與西部「前山」的交流,成為一個封閉人跡罕見的蠻荒之地,加上颱風、地震等災害頻繁,地理環境潮濕酷熱;風土疾病(瘧疾、登革熱)肆虐;蕃人(原住民)神出鬼沒等等因素,使「後山之行」被視為畏途。第一組探勘隊由山根武亮隊長親自帶隊,有以身做則、身先士卒的示範作用。


花蓮未築港前,船隻都停泊在南濱外海。圖為1932年的南濱。(謝金華提供)
臺東線鐵路的初探 

明治311898)年110日,第一組鐵路探勘隊在山根武亮率領下,浩浩蕩蕩的從北城出發,由基隆乘船在屏東的車城上岸。從恆春出鳳山,再由鳳山向東越山到達卑南(臺。經卑南沿著花東縱谷一路勘查抵花蓮港,再循海路至蘇澳,查勘宜蘭線後返回基隆,共費時54日。

半年後,這項經千辛萬苦的勘查報告提出:「卑南(臺東)至花蓮港間的路線長約100英里160.93公里),須經新開園(池上)、璞石閣(玉里)等地,其間須挖短距隧道三處及架設若干橋樑,在建築上可稱次等之優良路線。沿線地勢兩側高山綿亙,中有廣裘原野,工程尚易進行,惜卑南、花蓮港均無優良港灣,且人煙稀少,對鐵道的開築,恐未能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此一築路計劃遂因種種的考量而胎死腹中。

直到1905624,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長官後藤新平(兼任鐵道部部長)致書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中提到:「欲普及本島文化,則應速修當年計劃的全島鐵路網與縱貫線銜接」,1907110日,繼任的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亦就臺東線鐵路當年的勘查結果有所申述。他說:「縱貫線鐵路之利僅侷限於臺灣西部,為增進地方福利,亟需敷設臺東線鐵路如因經濟效益與經費考量,可先鋪設軌距0.762公尺的輕便鐵路,俟日後人口增加及林礦業發達或政策必要時,再加以拓寬與縱貫線鐵路相同的1.067公尺軌距鐵路」。從此,開築臺東線鐵路的又燃起希望之火!


佐久間總督的臨門一腳

19071月間,新任不久的臺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巡視東臺灣,鐵道部部長長谷川謹介及技師鈴木善八郎等隨從視察。這位曾在1874年「征臺之役」(屏東牡丹社事件)中替日本帝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官總督,一行人風塵僕僕的由花蓮港經璞石閣到卑南,並履勘巴塱衛(大武)至屏東等線。經總督巡視的結果,認為有急需建設臺東線鐵路之必要。

是年3月,鐵道部即派技師新元鹿之助、事務員村上彰一、技師照屋宏等再做更精密的調查、勘查、測量,做成報告的基礎,使臺東線鐵路的建設計劃更具體、詳實;鐵道部長谷川謹介根據這份報告書,於該年的 727再度呈請建築臺東線鐵路。經以上數次的建議,引起日本當局的注意,終於在1908年獲得日本國會的核准,撥下臺東線鐵路第一期的工程經費(自花蓮港至璞石閣)日圓4257千元,預定七年完工通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