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6日 星期六

窄軌風華

照片上的萬里溪橋即是鐵公路共用橋,其兩端橋頭有管制站,24小時有看橋工「顧橋頭」收過橋費及管制交通放行與封鎖














東部奇觀鐵公路共用橋
花東縱谷地形複雜,公路需經十餘處的大河川,這些河川河床主流變化無常,架橋不易,車輛必須在河床上行駛,遇雨溪水暴漲路線即中斷,常使人車受困,這種行車狀況從道路開通到光復後仍未改變。民國4676日起花東公路第一期工程開始施工,為了爭取時效及節省興建經費,除了跨越木瓜溪之仁壽橋與東境內鹿寮溪之鹿鳴橋,由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自建外,其他五大段(萬里橋溪、馬太鞍溪、太平溪、清水溪、新武呂溪)均利用鐵路橋上鐵軌外面鋪上木板為橋面,橋的兩側則用粗大的檜木角材為欄,橋欄每隔一橋墩再設一避車欄供行人、自行車、機車躲避,此一權宜措施形成灣東部稀有的鐵公路共用橋橋樑景觀。

鐵路兼辦公路客運
花東公路在臺灣省政府交通處臺灣鐵路管理局(代辦)花東公路工程處積極趕工下,於民國48617日竣工,由臺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先生主持花東公路通車典禮。築路當時可能考慮到施工及保養上的方便(五大橋需與鐵路共用),花東公路不由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修建,而由臺灣省政府交通處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來辦理,所以通車後的營運管理責任,也就落在臺灣省政府交通處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的身上。

但是,初期營運所需的公路客車在採購方面沒有配合,便先從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提撥四輛的報廢舊車加以修復,配置花蓮、東各兩輛勉強上路載客營運。有關的運轉業務、管理,花蓮方面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花蓮修理廠兼辦(花蓮修理廠因而增設第五廠來維修汽車),東方面則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東機務段兼辦。

營運初期的行駛路線距離,花蓮境內只行駛花蓮、光復間,東境內只行駛東、鹿野間,班次從七點開車到十九點收班,約二小時一班車,每一輛車配置一位車掌小姐,在光復、鹿野則另租旅館供司機、車掌小姐過夜;這四輛從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接收修復的報廢車,對汽車不熟的保養人員來說實在是傷透腦筋,司機、車掌小姐也是有夠累,老爺車行駛中常常因故障而中途拋錨又求助無門,被弄得進退維谷。在那種惡劣的營運環境下,旅客、行車、營運業務等人員可說是怨聲載道。

民國49年底,八輛在民國47731日計劃採購的「天馬牌」新汽車終於交車,花蓮、東各配置四輛(把四輛老爺車報廢),於民國50111啟用且增加班次。新車加上年輕貌美的車掌小姐,使花東公路的營運面目一新,同時也把花蓮這邊的營運管理交給花蓮機務段兼辦。


圖為民國486月起鐵局花管處兼辦花東公路時,當年的車掌小姐。

圖為鐵局花管處兼營花東公路客運時司機、車掌小姐與鹿野站鐵路員工合影。當時公路行駛的區段,東方面只行駛東到鹿野間。



難忘的光華號列車小姐
早年東部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非火車莫屬;雖然是輕便鐵路(0.762公尺軌距),卻擁有幹線鐵路的功能,其組織、結構也不亞於鐵局本部。曾經創下輕便鐵路傳奇的「光華號列車」在臺鐵局花管處全體同仁努力下,東部人引頸企盼中,終於在民國561967年的1010正式上路。當這個車身塗著上白下黃,以一拖二(一輛動力車加二輛拖車)小巧靈活的編組,用時速70公里的高速,穿梭在蜿蜒曲折的花東縱谷時,東部人可說是以驚艷的眼光來看它。

它不僅縮短了花蓮、東間的運轉時間(170.4公里只要3小時10分),且提升了列車的服務品質,有潔白的椅套,免費的香茗,大熱天還有美麗親切的光華號列車小姐遞交冰冷的毛巾擦臉(後期還有供應書報)。

回想光華號列車行駛初期,因車廂不足曾用LTBP1400型的木造客車充用(只加椅套),曾遭旅客的抗議說他們付光華號列車的票價卻坐普通車的車廂,剛好那輛代用光華號列車的編號是1414,隨車的光華號列車小姐黃秀卿,發揮了應變能力,和顏悅色的向旅客解說車廂不足原因,然後指著車號「意思意思」(1414)真是巧合,就請各位將就將就吧!

這輛1414的冒牌光華號列車,替光華號列車小姐製造了些麻煩與溫馨的回憶。就是它的椅套、座號牌僅能用橡皮縮緊,當車經過玉里清水溪鐵橋時,強風經常會把椅套吹掉。當年規定服務生打破茶杯要認賠,椅套不見每套要賠22元(相當於一天的工資),所以只要到玉里溪鐵橋時,她們皆會匆忙的趕到1414號車,把下沈式的車窗拉上,以防萬一。溫馨的是曾有人窩心地把吹落的椅套寄回,讓她們感動不已。

往昔東線光華號列車小姐的招考,是以空中小姐的條件為基準,所以當年東線光華號列車小姐,個個美麗大方、氣質高雅,曾是中外旅客競相合照與未婚者仰慕追求的目標。她們的待遇在1970年時每月薪水約有540元,外加乘務旅費約600元,這種收入在那個年代的女性就業市場可說是高所得(那時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營業所的櫃台小姐一個月才600元)。


永遠消失的風華
民國711982626日,東(舊)站1050分開往花蓮的第8次光華號列車,在驪歌聲中劃下完美的休止符,從此再也看不到服務生在窄小走道上,一手提著滾燙的大水壺,一手拿著玻璃杯以中、食指夾著杯蓋翻合沖茶卻滴水不漏的絕技!取代它的同是來自日本東急公司的自強號柴聯車(可多組重聯運轉)。

繁華落盡,卸下主流車種後的東線光華號列車,軌距可加寬的送到花蓮機廠改造,鵝黃色的車身漆為深藍色,仍苟延殘喘使用到198611月才完全走進歷史。很遺憾,臺鐵局可花鉅資使一部老蒸汽機車復活,卻眼睜睜的把還堪用的東線光華號列車報廢。如果能把它整修漆回鵝黃色,修復舊的花蓮臨港線鐵路,以觀光列車的身份重新粉墨登場,再次行駛於太平洋之濱,讓花東人重拾兒時的記憶,也能延緩它的生命,更是保存鐵路文化資產的最佳明證。

一群老東線鐵路的退休員工,尤其是曾親身參與光華號列車運轉的老員工,在花蓮市近郊永吉橋下,看著十數量昔日的東線光華號列車,任由風吹雨打、日晒雨淋,不知它的下場如何,除了發出無奈的嘆息外,亦無他法。

民國5619671010日,創造東線鐵路傳奇的「光華號列車」,以一拖二的編組正式問世,花蓮東間170.4公里間只停靠8個站,行車時間只需3小時10分,以窄軌輕便鐵路的行駛條件來說,已達成不可能的任務了!圖為第一班1次光華號列車小姐黃秀卿。


東線光華號列車問世後,它不僅縮短了花蓮、東間的運轉時分,且提升了列車的服務品質,坐椅有潔白的椅套、免費的香茗,大熱天還有冰鎮的毛巾擦臉,到後期還供應書報。圖為東線光華號列車的內部陳設與60年代的光華號小姐


往昔東線光華號列車小姐的招考,是以空中小姐的條件為基準,所以當年東線的光華號列車小姐,個個美麗大方、氣質高雅,曾是中外旅客競相合照及未婚者仰慕、追求的目標。圖為玉里站月台台上兩位觀光客與美麗的東線光華號列車小姐留影。
民國711982626日南下最後一班光華號列車,從(舊)1050分開往花蓮站的第8次光華號列車,在驪歌聲中把叱吒風雲的窄軌鐵路劃下完美的休止符,從這日起黃皮仔光華號就成為東部人的回憶了!圖為民國71626南下最後一班光華號列車,司機員、光華號列車小姐、車長、小營部服務生,在玉里站第一月台合影留念。


民國591970年時的東線光華號列車小姐的待遇,每月薪水約有540元新台幣,外加乘務旅費約600元,這種收入在那個年代 可說高收得當時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營業所的櫃台小姐一個月才600,所以應考者眾,錄取者水準皆高標。圖為民國591970年元旦東線10位光華號列車小姐,因參加特考,難得全員到齊。

1 則留言:

  1. 中國鐵道DR2700
    在地中國鐵道迷的回憶
    老花蓮人的通勤學生生

    回覆刪除